
在家待业还有小钱钱领,是一种什么体验?
今天看到一位网友发文:男朋友从华为离职后,拿到的竞业赔偿比我工资还高!一个月5000多,连续可以领两年,而自己的工资只有3000多。
不少网友留言跟评:大厂就是好,离职还有分手费,太良心了!
再看看自己,手里的砖瞬间有点烫手,嘴里的饭也不香了!
竞业协议和赔偿如今被应用越来越广泛,你遇到过并且了解过吗?
无处不在的竞业协议
竞业协议,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保护企业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更多的出现在医药、互联网等科技行业,原本适用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一些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如今外溢到各行各业。
在互联网时代,竞业协议已屡见不鲜,尤其是IT行业。根据中青校媒调查显示,有超过八成的大学生希望在毕业后进入互联网大厂工作,那么签竞业协议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一般在员工离职的时候,除了签劳工关系解除,还会签解除竞业的协议。因为如果不解除竞业,员工个人履行后就可以找公司索要赔偿。
有一些职位高的员工,一个月的竞业补偿金高达8.8w+,这又是多少人的年薪啊,馋哭小千……
据时代数据不完全统计,头部互联网大厂对离职员工的竞业期限基本定在1年左右,竞业补偿基本为离职前月均工资的30%~50%。
一方面员工履行期间,会得到企业的竞业补偿,但如果员工私下违反竞业协议,给公司的赔偿数额会很大。
前段时间就有人爆出来,一个头部大厂员工因违反竞业协议,需要给鹅厂支付高达200多万的赔偿。
此前,鹅厂会给这位员工每月支付20000—25000+不等的补偿金。只能说这位小哥糊涂呀,钱都拿了,咱事儿也得办不是,侥幸心理使不得!
关于竞业协议需要注意的事
竞业协议有存在合理性,但也有许多坑需要避免。
要知道高额的竞业协议是牺牲自己的职业发展生涯换来的,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2年内不能去,在比较看重自己职业发展前景的人来说并不划算。
竞业和保密作为劳动合同法中难得“保护”公司的设置,有时候也会被一些不法公司作为保留手段在特定情况下制约或对抗员工。
有网友就曾表示:职场上吃过的最大的亏就是竞业协议,因为这事一年没法上班,还背上了诉讼的官司。
不仅如此,有些无良公司不解除也不给钱,在员工找到工作后,再一纸诉状将员工告上法庭。
竞业协议不可不知的三件事:
①竞业协议一般针对高管或者高技术人员,还有具有保密性质的工作人员,如果你是个普通“小喽啰”还让你签的话,可以拒绝或者快跑!
②竞业补偿金有最低保障标准,一般不低于12个月平均收入的30%,如果离职后企业三个月没支付,可以单方面解除竞业协议。注意:明确期限、限制范围和赔偿标准,落实于协议中。
③如果签订协议后离职时,要确认是否企业要解除竞业限制,避免埋坑。
“对劳动者来说,签订协议之前一定要仔细评估岗位收益和发展前景,再结合将要承担的竞业限制义务,来进行综合考量。想主张自己没看清合同,难度很大,一定要尽到审慎查看合同的义务,包括对条文内容的理解。”
不可否认的是,在互联网行业,技术越有优势的人,无论是在就业还是薪资都有更多的选择权。就连竞业赔偿都可以达到普通人一年的收入,酸死个人。
